胡晶梅同學是國際經(jīng)濟與貿(mào)易大二年級學生,來自湖南北部的一個小鎮(zhèn)——鹽井鎮(zhèn),很多人聽到這個小鎮(zhèn)的名字,第一反應(yīng)就是——你們那兒是不是產(chǎn)鹽的?準確來說,以前是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基本上沒有多少鹽可以采了吧,至少她長這么大,沒吃過自產(chǎn)的鹽,傳言她們那兒地底下由于采鹽挖空的地基都是用河水灌滿的,說不定哪天地震小鎮(zhèn)就會淹沒在地下水之中了,當然,只是傳言而已,至少沒有人因為害怕被淹而遷居,她們還是安穩(wěn)的在那個地方生活了一年又一年。胡晶梅同學家和鎮(zhèn)上大多數(shù)家庭一樣,并不富裕,供一個孩子上高中大學是每一個家庭最頭疼的事情,而她們家,很不幸,需要供兩個,因為是組合家庭,她弟讀高中,胡晶梅同學讀大學,媽媽和繼父每年的工資僅僅只夠供她倆讀書,沒辦法存下一點積蓄,但是她媽一直跟胡晶梅同學說,錢的事情,大人會想辦法,她只管讀好她的書就行了,媽媽很樂觀的說她還年輕,說只要能工作,就有錢供胡晶梅同學和她弟讀書。其實胡晶梅同學心里明白,這些年在家具廠工作,媽媽和繼父的身體都已經(jīng)不如從前了,家具廠里的各種油漆的氣味都是有毒的,胡晶梅同學去過廠里一次就吐了,可想而知長期在那種環(huán)境下工作的人有多么的不健康,為了胡晶梅同學和她弟,他們甚至把身體都搭進去了。
有句老話說的好:“窮人的孩子早當家”,胡晶梅同學從小就很懂事,胡晶梅同學知道媽媽在外工作很辛苦,如果她讀書不用功,會傷了愛她的人的心,所以在學校里,她從來都是好好學習的好學生,教過她的老師都說胡晶梅同學很用功,也很聰明,是個可造之才。胡晶梅同學至今都記得小學六年級那個告訴她,她一定能考上重點大學的語文老師,是他第一次讓胡晶梅同學將大學作為她的夢想,作為胡晶梅同學對未來的所有美好的期盼,去年寒假胡晶梅同學專程去拜訪了他老人家,他很欣慰,說一直都記得胡晶梅同學?;蛟S對于城市里的孩子來說,考個大學很輕松,就像九年義務(wù)教育一樣不足為奇,可是對于農(nóng)村的孩子來說,考大學就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寄予一個孩子最大的期望,或許這種思想很古板愚昧,但或許這就是教育觀念不同的體現(xiàn)吧,即使現(xiàn)在的胡晶梅同學已經(jīng)明白,考上大學并不意味著你就飛上了枝頭做了鳳凰,但是胡晶梅同學并不鄙視小鎮(zhèn)的人們將其作為望子成龍的期望,因為那只是愛之殷切,而愛是沒有錯的。
“十年寒窗”,其實說的一點沒錯,從小到大,外公跟胡晶梅同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“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”,胡晶梅同學也一直秉持著這份信念,從小鎮(zhèn)中學考上了縣重點高中,再從縣高中考上了這所帝都的重點大學。一路走來,無論心酸汗水,都已化作胡晶梅同學逐夢之路上最美好的回憶。于胡晶梅同學而言,高中,才是她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成型的時期,因為在高中,胡晶梅同學接受到了新的思想,接受到了更為先進的教育理念,也接受到了一群有思想的同學的深刻影響,她至今都記得教學樓前的水塔上刻著的八個大字:“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”,取自古文——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當厚德載物。這句話成為了胡晶梅同學以后生活中新的座右銘,它成為一種信念支撐她走過那段最艱難的日子:高考前兩個月的時候,因為重感冒導(dǎo)致肺炎住院治療了整整一個月,那段時間,每當她想要放棄的時候,她就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,她告訴自己,無論在任何時候,都不能放棄。雖然落下了不少課程,但最終胡晶梅同學還是以全班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北理工,可謂皇天不負有心人。這件事情,讓胡晶梅同學更加堅信,只有自強不息,才能實現(xiàn)夢想走向成功。
進入大學,胡晶梅同學選擇了學習國際經(jīng)濟與貿(mào)易,因為她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為一名優(yōu)秀的經(jīng)濟管理者,不僅立足國內(nèi),更具有國際眼光,統(tǒng)籌管理,提高企業(yè)國際競爭力?,F(xiàn)在的她明白,夢想并不僅僅只是立足于個人,還應(yīng)立足于社會國家,只有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統(tǒng)一,才能真正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,在實現(xiàn)個人夢想的同時為中國夢的實現(xiàn)做貢獻。